今天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周六,周明夫婦一大早出了門,他們的兒子12歲的明明不用上學,獨自在家。明明拿走父親放在家中的錢,在商店買了一款游戲機和一些零食。正當明明沉浸在得到游戲機和零食的喜悅中時,周明發現家中錢不見了,而兒子手中多了游戲機,嘴里還嚼著零食,于是產生了懷疑。當周明確認錢已被兒子偷了后,頓時暴怒,狠揍了兒子。“他讓娃兒站在街上,不停地打娃兒。”一名鄰居為不讓孩子再次受傷害,抱住明明,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周明或許是想讓兒子記住教訓,便在一塊白色塑料泡沫上寫上‘我偷大人的錢’幾個大字,讓他端著。”“孩子也有自尊心,這樣教育娃兒要不得!”幾名圍觀群眾說,當天是鎮上的趕集日,圍觀者較多,看到眾多陌生人圍過來,受驚后的明明哭了。(具體查看智擇優擇校網《孩子成才的枷鎖關鍵是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不是懲罰教育
看完這篇報道我很心疼,不知道不過12歲的明明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不能順利走出這個由他的親身父親留給他的羞辱,如果沒有人給予他正確的心理輔導,他甚至可能會走上歪路,又或者會出現人格缺陷,怯懦、不自信等問題會伴隨他一生。我更不知道他的父親在如此羞辱自己兒子的時候有沒有后悔,或者過后與孩子仔細交談過,但是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目前很多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對孩子懲罰過度的現象。
父母要學會傾聽與賞識孩子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更強,更需要家長小心保護。家長在懲罰孩子時要注意年齡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尊心和認知能力不斷增強,要盡量跟他講道理,注意不要在公共場所、親戚朋友的面懲罰孩子,這樣即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當眾頂撞,父母也會沒有面子。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看到孩子犯錯時,要保持冷靜,控制好情緒,不要動不動就一頓暴打,這樣不僅會使孩子性格變粗暴,甚至會去傷害人,而且父母的身心同樣也會受到傷害。懲罰的時候盡量避免采取體罰的手段,父母可以沒收孩子一個月的零花錢,或者明令禁止孩子接觸電腦,又或者可以用做家務來懲罰孩子,這些都是比較合理的懲罰方法。
我們知道子不教,父之過,但是也有一個原則叫事不過三,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可以采取“事不過三”原則:
一次是溫和的告知,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么錯了;
第二次是嚴厲的批評,除了再一次警告孩子之外,還應該好言相勸、耐心教導;
第三次就要給予相應的懲罰了。
智擇優教育提醒有體罰孩子習慣的家長們,懲罰孩子要把握一個度注意懲罰的場所與時機,用一個正確的方法去教育好您的孩子。
【本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智擇優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若本站從網絡獲取的內容、使用的圖片、視頻涉及侵權,請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銷刪除。】
人看過(2) 贊一個
一站式幫助家長解決青少年成長教育困惑。快速獲取矯正青少年行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線與資深教育導師一對一咨詢,幫您分析家庭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您可以用手機掃描左邊二維碼,關注「智擇優」或者「zhizeu」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智擇優精選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