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強調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這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很多年輕的父母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有些老人卻不太注重。殊不知,老人這種愛對孩子的打擊可不止一點點。
剛上一年級的小玉是在爺爺、奶奶和保姆的關注下長大的孩子。吃中午飯的時間到了,老師對全班同學說:“請同學們把課桌上的所有東西都收到自己的書桌里面,我們準備吃飯。”
同學們都動起來,唯獨小玉玩著自己的橡皮沒有動。
老師把小玉叫到身邊,蹲下來耐心地問:“剛才老師說的話你聽見了嗎?”
小玉回答:“聽見了。”
“那你為什么不按著老師的要求做呢?”
“這不是對我說的。”小玉很自然地說,“這些事情都是奶奶做的。”
老師聽后,覺得有必要再對小玉強調一次學校的要求:“現在是在學校,不是在家里。老師要你和同學一樣把桌子上的東西收起來,好嗎?”
小玉低下頭,從嘴里擠出幾個字:“不好,一會兒還要拿出來,太麻煩了!”
小玉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存心和老師作對嗎?不是,是習慣,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把家里的生活習慣帶到了學校。
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點對孩子成長很有好處,可以養成很多好品質。比如為了做好事情要思索,于是養成了思索的習慣;做錯了事情要總結經驗,于是養成總結經驗的習慣;遇到困難也要堅持把事情做下去,培養了耐力和毅力……從案例中不難看出,小玉養成了依賴的習慣,什么事情都等著爺爺奶奶。如果孩子不走出家庭,不用上學,依賴一點、懶惰一點沒有問題。但是,孩子一旦離開家長,依舊不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會發生像小玉這樣的問題。
有些老人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讓孫子吃好喝好,長高長大,其他事情都應該兒女管。老人有這樣的想法,自然就不會把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質等很多事情放在考慮范圍之內。就說小玉,沒有自己做事情的好習慣,也不聽老師的話,這在學校是行不通的,小玉會因此遭受以下三大打擊。
打擊一,犯錯誤請家長,臉上無光。他座位周圍的垃圾最多,鉛筆盤經常掉落在地上打破教室的寧靜,亂拿同學的學習用具當成是自己的,做操的時候不能和同學合拍……老師自然要找家長,要求家長幫助孩子在家里做訓練,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打擊二,同學會嘲笑他,因為他總是鬧笑話。自己的東西掉了不知道撿,吃飯的時候到處是飯粒,不知道做值日要掃地等。同學們不喜歡他,嘲笑他,孩子的心里會很難受,孩子在學校會很不愉快。
打擊三,落后的感覺。講衛生得到小紅花,守紀律得到小星星,不遲到得到表揚。別人進步,自己沒有進步,反而落后了,孩子會覺得上學是一件痛苦的事,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不想去上學了。
延伸閱讀:
【本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智擇優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若本站從網絡獲取的內容、使用的圖片、視頻涉及侵權,請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銷刪除。】
人看過(0) 贊一個
一站式幫助家長解決青少年成長教育困惑。快速獲取矯正青少年行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線與資深教育導師一對一咨詢,幫您分析家庭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您可以用手機掃描左邊二維碼,關注「智擇優」或者「zhizeu」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智擇優精選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