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生活在離異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如何運用正確的教育和親切的關懷,來彌補孩子心靈的創傷,使孩子能健康成長極為重要。
1.給孩子充分的愛
有些家庭解體后,撫養孩子的一方拒絕另一方來看望孩子,有些家長還告訴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媽媽不要你了,她走了。”這些做法不但剝奪了另一方對孩子的探視權以及愛的權利,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有位母親離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轉嫁給孩子,從小教育女兒,男人不是好東西,離他們遠點。結果這個女孩從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觸,恨男人,厭惡男人,最后導致性變態。母親自私的感情,毀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負起對孩子的責任。讓孩子在愛中健康成長。要讓孩子明白,父母雖然離婚了,但并不改變對他的愛。無論父親或母親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著要甩掉他,不愛他。
2.不要讓孩于成為父母競爭的犧牲品
有些父母離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雙方爭著滿足孩子的種種要求,以討孩子的歡心。有的父母相反,誰都認為孩子是負擔。無論是哪種,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有的孩子學會了控制父母,利用父親的力量去控制母親,利用母親的力量去控制父親,變得自私、虛偽、愛說謊。父母在離婚后,仍應注意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貫性。并用摯誠的愛心燕得孩子的尊敬與回報,而不應讓孩子成為彼此競爭的犧牲品。
3.不要讓孩子充當丈夫或妻子的替代角色
離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獨、寂寞。容易把孩子作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愛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時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這樣做的結果,使孩子養成對父母不健康的依賴性,無法獨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依賴也越來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壓力,這種精神壓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擔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媽媽的角色,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害的。
有一個男孩,自幼父母離婚,和母親一起生活。他和母親蓋一條被子,母親在兒子身上得到了慰藉,兒子也習慣在母親的懷抱中進人夢鄉。母子在睡前總是愛撫一番才入睡,這在孩子幼年是無妨的。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終子有一天,和母親發生了性關系。事后,這位男孩由于忍受不了心理壓力,導致神經錯亂。母親畸形的感情替代,給孩子帶來了終身痛苦。
夫妻離婚后,應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不要因此影響了孩子獨立生活、健康向上的個性品質。
4.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父母離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歡社交。家長應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根據他們的年齡,送進托兒所、幼兒園或學校,讓他們和伙伴們在一起游戲、學習,使他們變得心情舒楊、開朗、活潑。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如讓孩子去學樂器、唱歌、繪畫等。孩子有了興趣愛好,精神生活充實了,也會盡早從父母離婚所造成的陰影中走出來。
延伸閱讀:
【本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智擇優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若本站從網絡獲取的內容、使用的圖片、視頻涉及侵權,請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銷刪除。】
人看過(1) 贊一個
一站式幫助家長解決青少年成長教育困惑。快速獲取矯正青少年行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線與資深教育導師一對一咨詢,幫您分析家庭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您可以用手機掃描左邊二維碼,關注「智擇優」或者「zhizeu」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智擇優精選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