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美國資產階級新聞理論家查理·戴納提出著名的新聞要素“五W”,即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做什么)、Why(為什么)。這五大要素基本能反映新聞報道對象的概貌。后來,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洪業教授和周一良教授把新聞要素“五W”移植到歷史學習方法上來,將其發展為“五W-H”六大要素,即加上了How(怎樣評價)。他們認為只要抓住了這“五W-H”六大要素,就能抓住了歷史。
他們這樣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應該說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歷史實際上就是“故事”,是過去發生的事,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因此,學習歷史不能不下功夫去記憶必要的歷史年代和地理方位。我們所學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離開了主角——人物,這歷史也就無從談起。這里所說的“人物”除了具體的個人外,還包括幾種其他表現形式,以民族、階級、階層、集團等形式出現,如豪強地主、洋務派、瑪雅人、行會等,也有以國家、王朝或組織機構名稱等形式出現,如法蘭克王國、西晉政權、總理衙門等,學習歷史時,要引起注意。在歷史人物的主導下,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是怎樣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這是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我們還要對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內在聯系和發展規律加以揭示,回答“為什么”,才算達到我們學習歷史的真正目的——“以史為鑒”,“古為今用”。
我們不妨運用“五W-H”來考察歷史事物。這里以義和團運動為例:
18世紀90年代(When),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為挽救民族危亡(Why),中國(Where)農民階級(Who)掀起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勢力席卷華北,一度控制了京津,但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What)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決心(How)。
從上述示例可以看出,掌握“五W-H”六大要素,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最基本的方法。實際上,這“五W-H”是名詞解釋的六要素。由此可見,在你學習歷史和解答歷史問題時,這幾個簡單的英文單詞將給你不小的幫助呢!
延伸閱讀:
【本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智擇優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若本站從網絡獲取的內容、使用的圖片、視頻涉及侵權,請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銷刪除。】
人看過(3) 贊一個
一站式幫助家長解決青少年成長教育困惑。快速獲取矯正青少年行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線與資深教育導師一對一咨詢,幫您分析家庭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您可以用手機掃描左邊二維碼,關注「智擇優」或者「zhizeu」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智擇優精選教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