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今天安靜了許多,平時淘氣的樣子沒有了,心事重重,聽講狀況也不佳。到了中午,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飯,他卻看著飯菜發呆。老師走過來問陶陶:“你怎么了?什么事情讓小淘氣安靜了?”陶陶眼睛看著飯菜不說話。老師把陶陶帶進了辦公室,悄悄地問:“今天老師發現你不正常,上課沒有聽講,能告訴老師怎么了嗎?有什么心事說出來,看看老師能不能幫助你。”陶陶沉默了一會兒,說:“我想回家。”老師不解地問:“為什么?你說說原因,老師不批評你。”陶陶猶豫了一下說:“我怕媽媽走了。”
原來,陶陶的爸爸媽媽昨天晚上吵架,爸爸讓媽媽走,不要回來了。媽媽說不回來就不回來,明天我就走。這一切都讓陶陶聽見了,他一個上午都在擔心,擔心媽媽會離開家。于是,老師當著陶陶的面給媽媽打了電話,還讓陶陶和媽媽講了話,他才安心地吃了午飯。
情緒伴隨我們的一生,沒有情緒的人是不存在的。情緒像染色劑,把人的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情緒又恰似催化劑,使人的活動加速或減速地進行。情緒可以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的、快樂的情緒對人們很重要,它是獲得幸福與成功的動力,使人們充滿生機;當然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也會體驗焦慮、痛苦等消極的情緒,它使人心灰意冷,沮喪消沉,若不及時調整,還可能危害身心健康。人的一生,就是這樣游弋在情緒的海洋中,在色彩斑斕的情緒世界里領略著生活。孩子的情緒不容易摸透,而且很容易把情緒帶到課堂上去,帶到學習中去,影響學習和生活。
方法1:緩和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系
任何人碰到重大的生活事件,都可能會產生情緒的動蕩,有時甚至是強烈的情緒動蕩,孩子也不例外。比如父母在鬧離婚,家里緊張的氣氛會引起孩子的情緒波動,孩子會感到自己很孤獨,即將失去依靠,喪失安全感,表現在課堂學習、做事上就是會走神。還有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如失去親人的痛苦;生活在家長整天雞犬不寧的吵鬧中等等,都會造成孩子的情緒波動,影響其注意力的集中。
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如果是家長長期處于離婚的痛苦掙扎中,一定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家長們要注意節制自己,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夫妻之間長期無控制的吵鬧或冷眼相對,對孩子情緒的影響不亞于離異。所以夫妻關系不和的家長不管是繼續生活也好,離異也好,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是孩子的情感依托,對孩子要多加關愛,這樣孩子就會感到溫暖,情緒就會是愉悅的。
方法2:不給孩子施加過分的壓力
早晨,強強臨出家門,媽媽在他的耳邊大聲地說:“我告訴你,你今天要是再犯錯,我就打折你的腿,聽見沒有?”
今天是期中考試的日子,爸爸在天天吃飯的時候叮囑著:“記得你上次考了多少分嗎?今天要是考不好,你還有臉見我們嗎?”
開完家長會,媽媽氣哼哼地進門就說:“你,怎么回事?前15名都沒有進去,沒有一個老師表揚你,你告訴我,你干什么去了?你還想不想上大學?告訴你,下次叫你爸爸給你開家長會去,我可丟不起這個人!”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長簡單地認為,人家能夠學習好,自己的孩子也應該如此。其實不然,學習好需要很多條件,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家長希望孩子學習好,就要做到最基本的兩點:一,保持孩子快樂的心情;第二,給孩子具體的幫助。父母絕不要以為加壓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事實上這樣加壓反而會使孩子學習時注意力更難集中。
方法3:緩和青春期時緊張的親子關系
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是孩子心理的依靠,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也不例外。不和諧的親子關系,肯定對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有影響。比如:寫作業、上課時突然想到剛剛與父親或母親發生的沖突,自己還感到義憤填膺或害怕、悲傷,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基本上都是聽從家長和老師的,親子關系緊張更多的發生在孩子的“第二反抗期”——青春期,這里就針對這個時期引發親子關系緊張的不同原因進行一下分析。
一個原因是孩子對家長行為的質疑。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已開始出現,并且對周圍社會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時,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獨立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希望自己的主見可以得到尊重,想擁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間。父母卻仍然習慣于停留在孩子還小,還很不成熟,還需要保護的認識中,有的父母隨意亂翻孩子的書包,像監視敵人一樣監視著孩子與人的交往。這時,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種種不滿情緒,與父母發生沖突。此外,他們過去都是通過父母或老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根據父母或老師的喜好來判斷事物的,現在,他們會抱著質疑的態度,由對父母和老師的贊同和肯定轉變成對他們的疑問和批評。因為,他們覺得,如果想脫離父母而獨立,就必須要首先擺脫養育自己的人——父母。這種想從父母的保護和依賴中掙脫出來開始獨立的過程,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心理斷乳期”,這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在此階段,對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問或批評非常容易導致父母和孩子互相對立的緊張關系。
第二個原因是親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在大多數家庭中,家長,尤其是父親,為了維護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樹立自己高大、威嚴的形象,會刻意與孩子保持相當的距離,所以從小到大和孩子的交流都不多。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尤其是父親就會更加不知如何交流,無法進行適當的溝通,這也是導致青春期親子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父母過分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考好了,就欣喜若狂;考砸了,就暴風驟雨。父母很少和孩子談他們自己的內心感受,這樣也會造成親子溝通發生困難。
家長知道了這些原因,該怎么調整自然也就明白了,這里就不再細說了。
方法4:緩和孩于與老師的敵對情緒
明明是個給人感覺很聰明機靈、活潑好動的男孩子,今年9月他剛進入一年級。最近一次媽媽去接他放學,被老師留下來交流了一下孩子在課堂上的情況,老師說明明太好動,上課不專注,學習不認真。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問明明是否上課不注意聽講時,明明特別委屈,說:“老師就是故意批評我,我有時做得很好,他也不認可,就知道挑我的毛病。反正他也不喜歡我,我又何必聽他的呢?”
孩子都是情緒化的,被人認可了,就高興,就會更自信,也會做得更好,水漲船高,不斷進取。一旦意識到不被人認可,尤其是不被老師認可,就會覺得很孤單,感覺很無助,沒有自信。有的孩子會自己躲在一個靜靜的角落,默默無聞,甚至會感到同學也在疏遠他。
如果意識到了孩子是因為沒有得到認可影響了注意力集中的話,老師和家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時太吝嗇表揚了,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在學校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也是老師。對老師的印象好壞,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學習質量,會影響他對學習的關注程度。師生關系緊張可能是由學生對老師有成見,老師對學生有成見,感覺是家長對老師有成見影響孩子對老師的態度等問題引起的。不管是哪種成見,時間長了,都可能會形成對立甚至敵對情緒,進而影響孩子對學習的關注程度。有的孩子會產生這樣的情緒:“我才不給你(指老師)學呢,就讓平均成績落后,就讓你少拿獎金。”試想,如果孩子帶著這樣的情緒來聽課,能專心嗎?
要緩和這種緊張關系,家長首先要找到問題所在,要看問題集中在哪個方面,如果是老師的原因,可以由校方做老師的工作,轉變老師的態度,讓老師對待學生要全面看待;如果是學生的原因,家長也要做相應的工作,多列舉老師的長處,推動孩子去轉變;如果是家長的原因,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看法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為了孩子去盡力改變自己對老師的態度,不要在孩子面前隨便說老師的壞話。
延伸閱讀:
【本站原創內容版權歸智擇優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若本站從網絡獲取的內容、使用的圖片、視頻涉及侵權,請立即告知,必定立刻撤銷刪除。】
人看過(0) 贊一個
一站式幫助家長解決青少年成長教育困惑。快速獲取矯正青少年行為、心理偏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線與資深教育導師一對一咨詢,幫您分析家庭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您可以用手機掃描左邊二維碼,關注「智擇優」或者「zhizeu」微信公眾號,獲得更多智擇優精選教育資訊